咨询热线

1304500269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红外分光光度法测油仪的优点

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红外分光光度法测油仪的优点

更新时间:2017-03-15      点击次数:1681

油类污染物的危害及红外分光光度法测油仪的优点

    人们日常接触到的油类物质大体上是一种黏性的、可燃的、密度比水小的有机物质,它们是一类常见的环境污染物。

    如果有较多的油漂浮于水体表面,将影响空气与水体界面氧的交换,而分散于水中及吸附于悬浮微粒上或以乳化状态存在于水中的油则可被生物氧化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严重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另外,油类往往还含有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它可经水生生物富集后危害人体健康。

    油类物质对土壤污染的后果也较为严重,矿物油进入土壤后对土壤的微生物、酶及作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同时,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因此,油类物质对水体和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一个关注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矿物油污染(特别是水体受污染状况)监测问题已引起各国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种检测矿物油的仪器和方法也因此相继问世。

    其中包括:浊度法、超声法、光散射法、重量法、紫外吸收法、非色散红外吸收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色谱法、荧光光度法、电阻法、热解法等等。

    前三种方法只对水体中的分散油(dispersed oil)起作用,因为它们“看不到”溶解于水中的低浓度矿物油(dissolved oil),而浓度在1 mg/L以下的矿物油已可*溶于水中了;

    重量法显然不够灵敏且会造成低沸点烷烃的损失;

    紫外吸收法虽然灵敏,但选择性差,不同的油组分在不同波长处有吸收极大,而许多其它有机物也都在紫外有吸收;

    色谱法可对多个组分加以测定,但费时、费事。

    电阻法和热解法存在仪器装置复杂、灵敏度低等缺点;

    荧光光度法灵敏度高甚至可以直接“看到”1 mg/L以下的“溶解油”,但只对芳烃有效,且容易受其它荧光物质所干扰;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也存在类似问题,由于矿物油成分(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中含有分别在2930cm-1(亚甲基=CH2中C—H伸缩振动),2960 cm-1(甲基—CH3中C—H伸缩振动)、和3030 cm-1(芳环中C—H伸缩振动)处有吸收带的不同组分,若这些组分的相对值发生变化,用只在某一波长处进行测量的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显然难以测准;

    红外分光光度法由于可同时或顺序测量上述三个波长处的吸光度(即A2930、A2960和A3030),且在这三个波长处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物质产生干扰,可很容易地通过适当计算求得矿物油的总浓度。因而可以避免上述大多数缺点。

 

    我国于1997年根据标准化组织(ISO)的推荐方法,制定并颁布了以红外光度法为基础的“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光度法”(GB/T 16488-1996)国家标准。该标准包括两种方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非色散红外光度法,但在我国目前大多数都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

联系方式

邮箱:qdsunde@qq.com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源头路4号

咨询热线

13045002690

(周一至周日9:00- 19:00)

在线咨询
  • 微信公众号

  • 移动端浏览

Copyright©2024 青岛尚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    sitemap.xml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